中国是全球癌症最高发的国家之一,其中肺癌是“头号杀手”。根据患者肿瘤的分布情况,III期肺癌的治疗中,不可切除的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占大多数,病程进展最为严峻。在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期间,对于这类疾病的研究再现重磅成果。全球主要研究者之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陆舜教授就LAURA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和远处进展的风险做了简短口头报告:与同步放化疗后接受安慰剂相比,奥希替尼作为EGFR阳性Ⅲ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巩固治疗,对中枢神经系统进展和中位至远处转移时间的改善均具有临床意义。
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不同,肺癌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比约80-85%。
依据肿瘤的大小、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远处转移等因素,国际上采用TNM分期法将非小细胞肺癌分I、II、III、IV期。在我国,大约有30%-40%的患者初诊时为III 期。与IV期晚期肺癌不同的是,在III期这一阶段,癌细胞还局限在单侧肺区,或者刚刚扩散至肺部的淋巴结,尚能给予根治性治疗方案 ,目前III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为11%-37%。
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III期患者,如部分IIIA-N2、IIIB、IIIC期的患者,尽管大量研究确立了同步放化疗是III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始终无法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特别是对于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这类患者还较多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在临床治疗上存在巨大未被满足的需求。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是一种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常见的分子变异,在我国肺癌患者中,约有50%左右存在EGFR突变。今年是EGFR靶点发现20周年,在此之前中国肺癌治疗手段十分有限,主要依靠手术和放化疗,但二十年间,伴随着 EGFR 抑制剂的迭代,从一代到二代再到三代以及精准诊断的发展,中国肺癌精准治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如今,我国肺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显著提升至28.7%。
此次最新的研究成果是继在2024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公布了LAURA III期临床的主要研究终点无进展生存期后又一重大进展,再次印证了奥希替尼有望成为这类患者全新的标准治疗方案。
经盲态独立审查中心评估的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奥希替尼将中枢神经系统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 83%。此外,奥希替尼的TTDM也显示出临床意义的改善。12个月时接受奥希替尼治疗组患者TTDM累计发生率为11%,而接受安慰剂组治疗患者为37%。
作为全球首个在EGFR突变III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探索的III期临床研究, LAURA研究有望填补这一治疗领域的空白。在刚刚落幕的世界肺癌大会上,LAURA还公布了患者安全性数据,与其既定特征安全谱一致,并未出现新的安全性问题,整体安全性良好。该疗法被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纳入优先审评。
中国专家走向世界,让越来越多的中国经验在国际学术舞台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逐步成为推动全球肺癌诊疗变革的关键力量。陆舜教授表示:
“LAURA 研究此次公布的数据进一步证实了奥希替尼对EGFR突变III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获益,或将改写今后的治疗格局,有望成为此类患者全新的标准治疗方案。期待LAURA的总生存期的获益达到研究终点并在中国尽早获批,为我国III期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更多生存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