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在“机遇湾区”香港的主题采访活动中,记者重返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深空探测研究中心主任容启亮教授再次对话。
容启亮钻研航天事业三十余载,虽年过古稀,仍保持对宇宙探索的初心:从月球到火星,从“嫦娥”系列到“天问一号”,从相机指向系统到表取采样执行装置、落火状态监视相机,容启亮所带领的香港理工大学科研团队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为我国重大航天任务作出卓越贡献。
日前,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为支持这一历史性任务,香港理工大学科研团队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研制“表取采样执行装置”,该装置于6月3日完成全自动表土采样及封装任务。
本次嫦娥六号搭载的“表取采样执行装置” 通过全自动多点方式采样,香港理工大学参与其中的采样器以及封装系统等部分的设计,并在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完成制作后,送往内地展开测试。
容启亮指出,因为在月球背面有通信的问题,以及月球背面不一样的辐射和地质环境,本次任务采样的过程需要缩短时间,因此此次在月球背面采样任务更具挑战。
在此前《“港”创科25人》系列的专访中,容启亮认为香港与内地的航天合作是相辅相成。一方面,香港团队可以为国家航天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另一方面,研发成就也反哺了香港的航天科技氛围,“使香港人对科技产生兴趣,拓宽了香港学生对航天的认知。”
一直以来,香港理工大学和内地科研院所在航天工程方面深入合作。2010年,香港理工大学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造“空间精密机械技术联合实验室”;2022年,港理工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成立先进空天推进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在回答关于培养香港青年科学家参与国家航天工程的问题中,容启亮向记者表示:“我们年轻的科学家要明白,让一个项目落地,不只靠某一个专业,所以第一步是做好自己的专业,然后能够和不同专业的人合作。”
“年轻人在航天领域是有很好的前途的。”容启亮说。
视频拍摄:袁思杰
视频剪辑:章启良
设计:白宇航、郑嘉琪、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