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大车型竞争力,小SU7等车型优势与挑战深度揭秘

近日,盖世汽车研究院整理发布了小米 SU7、比亚迪汉 EV、极氪 001、特斯拉 Model 3 四大车型的竞争力分析报告。该报告基于 2025 年 1 月各车型终端销量数据、城市销量排名以及不同细分市场份额,对四款车型的竞争力展开了深度剖析。
小米 SU7:强劲增长,多点突破
2025 年 1 月,小米 SU7 终端销售 2.3 万辆,成绩亮眼。自 2024 年 3 月启动交付后,其各月销量持续增长,10 月突破 2 万辆,12 月达 2.57 万辆,全年累计交付 13.72 万辆,成为新势力品牌中最快突破 10 万辆交付的车型之一,增长态势强劲。
从城市分布来看,2025 年 1 月城市销量排行榜 TOP10 中,杭州以 2256 辆的终端销量位居首位,武汉、上海(1267 辆)、北京(1249 辆)等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紧随其后,形成集中消费格局。这些城市新能源渗透率大多处于 40%-63% 的较高水平,彰显了小米汽车精准的市场策略。
在细分市场,小米 SU7 表现优异。在纯电动车市场占 5.88% 份额,位列第二;C 级车市场份额达 8.13%,排名第一;在 20-30 万价格区间市场占比 7.77%,与特斯拉 Model 3、比亚迪汉等车型直面竞争。小米 SU7 凭借差异化定位,在各细分市场均有突破,尤其在 C 级车领域一马当先,精准匹配了特定细分需求。
比亚迪汉 EV:短期承压,潜力待发
数据显示,比亚迪汉 EV 在 2025 年 1 月销量为 3752 辆,同比下降 11.2%,环比下降 52.6%,短期内市场表现承压。2024 年其销量呈现阶段性特征,1-2 月较低,3-12 月市场渗透力相对稳定。
在城市销量方面,2025 年 1 月,上海以 217 辆销量居首,深圳、北京、成都、合肥等经济活跃的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也有较高认可度。上海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 35.30%,与深圳的 62.46%、杭州的 57.49% 形成反差,反映出该地区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型的市场博弈。
在细分市场,2025 年 1 月,比亚迪汉 EV 在纯电动车领域占 0.96% 市场份额,C 级车领域占 1.33%,在 20-30 万元价格区间占 0.16%,各细分市场竞争激烈,未来随着产品迭代与市场推广,有望进一步释放潜力。
极氪 001:销量波动,有待发力
2025 年 1 月,极氪 001 终端销量为 4271 辆,同比下降 25.4%,环比下降 44.0%,短期内市场表现疲软。2024 年其销量峰值出现在 5 月和 6 月(1.31 万),随后逐月下滑,年底有所回升,12 月达 0.76 万辆,全年销量呈波动态势。
在城市销量 TOP10 中,深圳销量达 1342 辆,远超其他城市,是主要销量贡献城市。深圳、杭州、温州等城市新能源渗透率超 50%,深圳更是高达 62.46%,体现了新能源渗透率的增长以及极氪 001 对用户需求的匹配策略。
细分市场中,极氪 001 在纯电动车领域占 1.09% 市场份额,C 级车市场占 1.51%,20-30 万元价格区间占 1.31%,各细分市场竞争激烈,有较大提升空间。
特斯拉 Model 3:布局新年,优势集中
特斯拉 Model 3 在 2025 年 1 月终端销售量为 8018 辆,同比下降 21.9%,环比下降 61.2%,展现出新一年市场布局基础。2024 年其各月销量波动大,11 月达全年最高的 2.89 万辆,反映了市场竞争、消费者需求及产品策略的变化。
2025 年 1 月,Model 3 在杭州以 738 辆销量位居榜首,南京、苏州(372 辆)等城市紧随其后,TOP10 城市新能源渗透率普遍较高,显示出其在新能源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更具竞争力。在细分市场,Model 3 在纯电动车市场占 2.05% 份额,在 B 级车和 20-30 万元价格区间分别占 1.43% 和 2.65%,核心优势集中在新能源中高端市场,在更广泛细分市场的渗透空间有限。